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观念反映出一个国家、地区、组织或个人的价值认同。伴随人类社会观念演进的人文思想的解放,释放出惊人的创新力量。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贯穿对人的智力创造成果不断进行产权化、市场化和资本化的观念之变,实现了质的飞跃、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因而探索知识产权人文教育会带来的教育观念、意识和思想的转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当下,知识产权教育已然成为培养创新价值观、倡导创新文化、培育创新人才的沃土。
依托知识产权教育培养创新价值观。知识产权教育的理念是通过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小学进行知识产权价值观培养,让青少年从小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也将影响未来全社会公民的创新意识、保护意识和产权意识。将人文精神作为教育的内容是培养受教育者完善人格,提高其思想境界的必要手段。此前日本专利特许厅发布的报告中载明:“通过知识产权教育应当将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人文精神并且能促进和平与创新的人。”当前我国已在全国部分中小学中开展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推广,通过试点促推广、示范促深化,稳步推进我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工作,促进我国青少年从小养成创新的价值观念,形成追求创新的目标与信念。
借助知识产权教育倡导创新文化。据统计,截至2019年,全国累计评出160余所中小学知识产权试点学校、20余所中小学知识产权示范学校,各省市也在省级层面评定出了近千家中小学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学校,通过提升青少年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热情和开拓能力,对全国的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知识产权教育应充分发挥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通过对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产权意识的培育,在全社会弘扬以创新为荣等道德观念,有助于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造、诚信守法、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
结合知识产权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尊重人的创新精神,尤其是青少年的创新意识梦想和萌芽,保护青少年探索未知世界和创造新知识的人类天性,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今世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和个人的竞争力,通过知识产权教育保护和尊重人的创造精神,激发人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们提供发明创造的知识、平台和机会,用人类史上涌现的大发明家、大企业家的创新、创造故事鼓励青少年,将创新的种子播撒到校园,保护学生们的创新成果,呵护好学生们的创新热情。
此外,在今后的知识产权教育中,还可多汇编鲜活生动的校本教材、影视资料和教学课件,立足学生实际,让学生们在活动中领悟知识产权教育,形成重创新、懂保护的知识产权校园文化氛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而不断推进我国的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也会为未来中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提供基础性支撑,为中国社会播下更多创新的种子,创新幼苗也将在厚植的创新沃土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