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168059

全站搜索

加快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发展评价体系

分类:行业动态 617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近期国家知识产权局相继发布了《2019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和《全国专利代理行业发展状况(2019)》,并召开了全国知识产权规划工作会议。很显然,制定规划之前摸清知识产权数量、客观评估知识产权价值是很重要的基础工作。国务院近期批复了《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19—2035年)》,正在紧锣密鼓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同样面对相同的问题。但是如何评估一个区域知识产权发展水平?有人说是创造数据比拼,有人说是运用能力评比,有人说是保护水平比较,到底谁高谁低、谁强谁弱,整体客观评判标准是什么,目前尚存在一定争议。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发展评价体系,并发挥好评价导向作用。

  目前,虽然国内有一些知识产权评价指数研究成果,但是尚未形成一套权威通用的知识产权指数评价体系。实践中,比较常用的指标包括知识产权分类申请量与授权量及增长率、贯标及优势示范企业数据、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专利申请量、专利权及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额、知识产权立案结案数量及处罚金额等。笔者认为,上述指标只能反映知识产权工作链条上某一个环节的进展情况,尚未达到科学、全面、客观、准确评价区域知识产权发展整体水平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发展评价体系,至少需要从多个维度回答好以下几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区域知识产权资源的容量问题。容量问题是知识产权工作依存的社会经济基础,是指在某个时间节点下某一特定区域内,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科技、知识产权发展现状所产生的对知识产权各类资源的总需求,是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各环节需求的总和。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总量(GDP)、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布局、科创企业数质量、科研投入数量及增长、科创人才储备及引进等基础条件,都会对知识产权资源的需求产生直接影响。容量的问题实质上是饱和度的问题,这个区域需求有多大,能容纳多少知识产权资源,所处发展阶段需要什么层次的知识产权资源,供需临界点在哪里,是多了是少了,需要提供一个科学、客观的判断数据,最理想的是基于区域经济科创水平与知识产权资源需求之间形成一个权威的系数。

  第二,区域知识产权资源的结构问题。很多地区将形成知识产权资源富集,打造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最佳运营区、最强保护区作为发展目标,这需要加强对各类知识产权资源结构合理性的研究。结构是资源分类模块的比例、权重及相互作用关系,优化结构才能提升效能、避免资源浪费。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发展评价体系不仅要研究“量”的问题,还要研究“质”即供需两端结构科学合理性的问题。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发展重点是放在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哪个环节或哪几个环节上,有新兴发展区域,有半成熟发展区域,有较成熟发展区域,肩负的任务不同,发展的阶段不同,各种各样的现实情况,供需两端会有很大差别,只能因地制宜,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知识产权资源合理的供需结构不同,一个区域有多少知识产权服务需求,适合市场化配置多少中介服务机构,需要多少运用和保护力量投入,如何配置才能形成良性互动的科学结构,需要通过评价体系提供规律性的理论研究成果来作为参考。

  第三,区域知识产权资源的对标问题。当前不少区域都在推进知识产权强区体系建设,提出对标国际或国内一流区域,打造知识产权高地的战略。笔者认为,“对标”是知识产权发展水平的区域横向比较借鉴,而且这个“标”是系统的、完整的,不是单纯一两个指标的比较,而是整体水平和治理效能的评价区分。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发展评价体系必须要先大胆“拿来主义”,国际化是知识产权绕不过去的话题,要加强国际先进知识产权发展评价理论、体系、通行规则的引进,加强对国际不同发展阶段典型区域知识产权发展指标的研究借鉴,让“对标”具体起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每年发表的《世界竞争力年鉴》,被很多人认为是比较权威的竞争力排名与分析参考信息,该量化的科技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中,包括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技术管理、科学环境、知识产权5个子体系,共计25个指标,但是知识产权竞争力只占据一角,并非为知识产权专设,仍显较大局限性。中国知识产权指数课题组发布的《中国知识产权指数报告》,建立了一套包含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80个四级指标的指标体系。由此可见,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符合国内实际的知识产权发展评价体系任重道远。对标研究的意义在于找短板,找准差距明确目标,抓住弱项出台措施,求真务实地推进知识产权事业全面发展进步。特别是对于发力打造国际国内一流的知识产权区域而言,不吃透“指标”,不引入高层次的知识产权国际顶尖机构参与,很难实现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

  第四,区域知识产权发展方向及路径问题。知识产权发展评价体系可以起到摸清底数、查找差距、分析原因、判断趋势的作用,但是要解决发展方向及路径,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发挥区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2019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显示,2010年至2019年,全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持续增长,其中知识产权创造发展指数年均增长率为11.7%,2013年之后年均增长率达15.0%,知识产权运营指数年均增长率9.9%,知识产权保护指数年均增长率13.6%,2012年至2017年为相对稳定期,近年来提升效果相对明显。可以看出创造增速迅猛,近年来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运营稍弱。上述报告分析指出,大部分地区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指数较数量指数、效率指数偏低知识产权运用规模指数高于运用效益指数,制度环境指数和市场环境排名位次提升落后于文化环境。继续强化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改善市场环境,将是下一步发展重点。各地如何确定知识产权工作的重心和突破口,仁者见仁,智能见智,但必然离不开区域具体情况和整体发展规划导向,也离不开推动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知识产权赋能产业链升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改善知识产权市场环境等共性话题,但是必须要个性化特色发展,在重点领域大胆探索创新,才能形成区域知识产权工作亮点,带动区域知识产权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上一篇: 下一篇:
展开更多
获取报价

loading...